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

「318學運」的空間觀察與思辯

  各位建築與都市史研究的朋友, 好!

  自從發生「318學運」以來,對臺灣較長一輩的知識份子世代產生的震撼,其實不比九二一地震來得弱。不過我們若細心回想九二一地震後,在災區奮鬥、活動的年輕人之圖像,或許也可以稍稍理解現在佔據立法院的青年學生之堅持、勇敢與智慧的表現。九二一災後重建時,社會的注意焦點放在我們的專業,亦即建築、都市、農村等專業領域上,當時我們的表現也的確讓社會學、政治學、經濟學等等領域的人們刮目視之。但是眼前發生的學運正好相反,建築與都市領域的人似乎沒有用武之地。

  然若仔細觀察之,其實仍有非常重要的建築與都市方面的啟示等著我們去發掘,例如318之後,學生、大學教授、律師、社會工作者等各行各業的人站在立院周邊,發起野外的公民講堂,這是否是今後建築界思考國會殿堂應有的姿態呢?讓原來是車水馬龍的大馬路變成廣場。還有一重要啟示,我們平常輕鬆地批評台灣總統府為殖民威權統治的象徵,但是非常諷刺的是,日本異民族之殖民政權,也從未發生總督府(現總統府)方圓數公里之內,圍上帶刺刀的蛇籠繞境,甚至有特種部隊荷槍實彈駐守在裡面,不惜開槍守衛民選總統的辦公廳署的禁城。到底殖民統治為何物?今夕是何年?我們生活的都市是殖民都市嗎?

  以上兩點僅是簡單地提出作為大家的思考起點。我現在與幾位學生一起進行「318學運」的觀察,思考建築與社會國家的關係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入我們的觀察思辯之行列。我們將在如下的時間與地點進行經驗交換與討論。歡迎加入!


第2次會議
時間:2014年04年04日,下午1:00。
地點: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樂學館205室。

第3次會議
時間:2014年04年07日,下午14:00。
地點:臺灣大學舊總圖(校史館)外文系會議室。


聯絡人:黃蘭翔
email: lansiang@ntu.edu.tw
tel:02-3366-9697